来源:bob官网下载 发布时间:2025-04-10 02:39:34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天灾、战争等原因,的确碰上了新中国三年最苦的日子,这是不争的事实,经历过的人都知道为啥那样苦,全国上下同心,共渡难关,逐步扭转乾坤。创造了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国速度”,将中国建设成世界第六工业大国、第三军事大国,第八科技大国,与美国的差距由28倍猛减5倍多。比日本、德国、苏联等几个工业化后起之秀国家毫不逊色。
但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将三年最苦的日子说成三十年最苦的日子,误导没有经过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以达到“和平演变”中国年轻人的目的。
我就弱弱的问一句,第三军事大国和第六工业大国是穷出来的吗?与美国的差距缩小二十多倍也是穷出来的吗?
忽视政策失误影响:将三年困难时期单纯归结于天灾和战争过于片面。“”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如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平均风”“卫星上天”等,严重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对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造成极大破坏,是导致困难的主要的因素,不能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
当然,这期间中国在众多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能因一时困难而否定整个时代的发展脉络与伟大贡献。不过也要说明,如果不是当年错误的搞“阶级斗争为纲”,成就还能更高出很多倍!
成就数据注水质疑:所谓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已是“世界第六工业大国、第三军事大国,第八科技大国”“与美国差距从28倍猛减至5倍多”等数据的真实性严重不实。
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虽在逐步建立,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水平、产业体系完整性、生产效率等方面仍存在巨大差距。军事上,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等与美苏等军事强国相比也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一些数据有几率存在夸大成分,不能真实反映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实际地位。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为经济与国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中国速度”。
深圳,无疑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典型代表。改革开放前,它不过是个小渔村,百废待兴。但自1978年起,凭借政策支持与开放理念,深圳以惊人速度崛起。短短数十年,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化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如今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生动缩影。
在国防建设领域,同样成绩斐然。改革开放前,我国海军力量相对薄弱,装备技术落后。但改革开放后,海军建设驶入“快车道”。如今,一艘艘新型舰艇如“下饺子”般下水,航母、驱逐舰、护卫舰等装备不断更新换代,海军实力大幅度的提高,从近海防御迈向远海护卫,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筑牢坚实防线。
根据经济学家的统计分析,改革开放之前的整体国家发展指数,截止1976年,也就略高于印度的水平。而如今,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前列,GDP占据全球18%以上,国防力量也日益强大,这才是真正的中国速度!未来,中国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阔步前行,创造更多辉煌。
在回顾中国工业发展历史时,有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前中国已建成世界第六大工业国。然而,通过严谨的考证与数据分析,这一观点缺乏事实依据,与真实的情况存在较大偏差。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在这段时期,国家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初步建立起了涵盖多个领域的工业体系,诸如钢铁、煤炭、机械制造等基础工业得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时期的工业化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是以牺牲广大农民利益为代价的。在当时的经济发展的策略下,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方式,将农业创造的部分价值转移到工业领域,以此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据相关研究统计,从1953年到1978年的26年间,通过“剪刀差”从农业中获取的资金高达6000亿元左右,这极大地限制了农业自身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在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工业化默默奉献,他们长期从事高强度的农业劳动,却难以从工业化进程中获得与之付出相匹配的回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匮乏,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从工业体系关键指标来看,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中国工业虽有进步,但存在诸多短板。以钢铁产业为例,这是衡量工业实力的重要指标。1978年中国粗钢产量为3178万吨 ,而同期日本粗钢产量高达1.02亿吨,美国更是达到1.37亿吨。在产量差距巨大的同时,中国钢铁产品结构也不合理,高端钢材品种如汽车面板用钢、航空航天用特种钢材等,生产技术和产量都严重不足,大量依赖进口,难以满足国内高端制造业需求。
在工业生产效率方面,数据同样显示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当时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极低,以煤炭行业为例,中国煤矿工人人均年采煤量仅为百吨左右,而美国煤矿工人人均年采煤量高达上万吨。这巨大差距源于中国工业技术装备落后,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低,大量依赖人力,生产环节缺乏科学规划与高效管理。
从工业产品国际贸易数据也能看出问题。1978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仅为53.9亿美元,在全球贸易中占比微乎其微。出口产品多为纺织品、初级金属制作的产品等低附加值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难以进入发达国家主流市场。相比之下,当时的德国、日本等工业强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巨大,且在高端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等领域占据国际市场主导地位。
所以,尽管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化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远未达到世界第六大工业国的水平。我们应全面、客观地看待这段历史,尊重事实,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推动国家持续进步。
有人认为改革开放前中国是第三大军事强国,这一观点与事实不符。以下是具体分析:
在20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确实凭借顽强意志和卓越战术抵御住了美军。但需明确,此时双方军事技术虽有差距但尚未形成巨大代差。当时战争形态仍以传统陆战为主,志愿军主要是依靠步兵的近战、夜战战术以及顽强的战斗精神与美军对抗。在武器装备上,志愿军的轻武器与美军有一定差距,火炮等重武器在数量和性能上更是落后,制空权和制海权完全掌握在美军手中。英雄的志愿军能取得战场上的平局,更多是依靠战斗意志和灵活战术,而非军事技术的优势。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军事代差开始逐渐明显。美国在导弹技术方面取得巨大进展,部署了民兵系列洲际导弹等先进战略武器,形成了完善的战略核打击体系。在航空航天领域,美国完成了阿波罗登月计划,在军事航空技术上不停地改进革新,研发出如F-4鬼怪等先进战斗机。而中国的导弹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1960年才仿制成功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1966年才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在航空领域,中国的歼击机等还处于引进和仿制阶段,与美国的先进战机存在代差。海军方面,美国拥有大量的航母战斗群和先进的驱逐舰、核潜艇等,而中国海军当时主要以小型舰艇为主,在舰艇吨位、性能和作战能力上与美国差距巨大。
装备方面,陆军装甲力量上,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远东地区部署了6万多辆主战坦克 ,而中国军队装备的坦克数量远少于苏联,且多为仿制苏联的59式坦克等。1949年时,中国装甲车和坦克加起来仅800余辆。陆军炮兵力量对比,苏联装备2S7型203毫米自行火炮,射程达47.5公里(火箭助推弹药),中国当时的主力火炮如66式152毫米加农榴弹炮,性能与2S7有差距。苏军摩步师装备大量自行火炮和火箭炮,火炮管数达606管,中国军属和师属炮兵团装备的火炮在射程、射速、自动化程度等方面都不如苏军。空军力量上,苏联在70年代拥有大量先进战机,如米格-25等,而中国空军装备的歼击机多为歼-6、歼-7等,在航电设备、飞行性能、武器系统等方面存在差距。
战术方面,苏联军队在二战后持续不断的发展新战术,强调大纵深作战理论,注重多兵种协同,利用装甲集群的高速突击能力突破敌方防线,配合航空兵进行立体打击,在战役层面的组织和实施能力较强。而中国军队在改革开放前,作战理念还在从传统战争模式向现代化战争模式转变,在大规模机械化作战的协同配合经验上相对不足,在空地协同、诸兵种联合作战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还不够成熟,缺乏像苏联那样大规模现代化战争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成熟战术体系。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前中国在军事建设上虽有一定成就,为国防事业奠定了基础,但远未达到世界第三大军事强国的水平,且很多问题突出——这也是上世纪80年代我们与亚洲小国交战10年损失较大的原因之一。
广义的十年轮战中,我军共消灭Y军约80634人,自身伤亡34784人,其中牺牲约12417人。在1979年对Y作战中,东西两线多人,其中牺牲和失踪约8531人,负伤等减员约21000余人。
Y军伤亡情况缺乏越方官方的准确数据。有资料显示,截止到1989年5月,中方各参战部队共歼敌约11700人,伤敌21144人,俘敌61人,总计32905人,但实际Y方伤亡要高于这一数字,一般认为在十年轮战中Y方伤亡接近8万余人。
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前中国已经是第18大科技强国,这种观点与事实严重不符,是对历史的错误认知。
从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来看,虽然中国在1965年实现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一伟大成就。但在当时,国际上的科技竞争极为激烈,众多发达国家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如美国在1969年实现了人类登月,这一壮举在航天科技等领域的影响力和技术难度远超人工合成胰岛素。据统计,在20世纪60 - 70年代,全球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中,美国和苏联占据了主导地位,分别占比约40%和30%左右,而中国的成果占比相对较小。
从科技投入与基础设施方面分析,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有限。1978年,中国的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仅为1.3%左右,而同期美国这一比例达到了2.5% - 3%,日本也在2%以上。在科研基础设施上,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以电子显微镜为例,当时欧美国家已普遍的使用先进的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进行科研,而中国的电子显微镜数量稀少,且分辨率较低,难以满足科研需求。
再看科学技术人才培养与储备,当时中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差距明显。1977年恢复高考前,高等教育受到一定冲击,人才教育培训出现断层。而美国、苏联等国家在这一时期培养了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仅从博士学位授予数量来看,美国每年授予的理工科博士数量是中国的数十倍。
就以杨振宁曾提议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成果申请诺贝尔奖一事为例,1973年底,杨振宁致函中科院郭沫若院长,称自己准备提名有关人员合得1974年诺贝尔奖,然而中科院直接拒绝了这一好意,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该奖金系由资本主义国家颁发,还是不拿为好。这反映出当时在极“左”思潮影响下,中国对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的态度较为保守,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科技与世界的接轨。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前中国在科技领域虽有一定成就,但远未达到第18大科技强国的水平。我们应正视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客观地推动中国科技不断进步。
成就归因片面:把改革开放前的成就单纯归功于当时的发展模式并不客观。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体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得益于当时国际形势下部分国家对中国的援助与技术交流。例如苏联在早期对中国工业建设的援助,对中国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不能将成就片面归因,忽视其他因素。
年轻人认知的复杂性:认为提及困难时期就为了“和平演变”中国的年轻人,这种观点过于简单粗暴。现代年轻人获取信息渠道多元,具备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资料去认识和理解历史。他们尊重历史事实,既看到成就也正视困难,并非会被轻易误导。
歪曲历史讨论的本质:正常的历史讨论和反思,旨在从过往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推动国家更好发展,并非别有用心。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发展规律,而不应将其恶意解读为带有政治阴谋的行为。
有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前中国与德国、日本、苏联相比也毫不逊色,然而,基于详实的数据和历史事实深入剖析,这种观点与真实的情况大相径庭。
GDP总量:1960年,中国GDP为597亿美元 ,印度是370亿美元,而苏联在1960年GDP约为4583亿美元,是中国的7倍多。日本在1960年GDP约为431亿美元,与中国相差不大,但随后日本经济高速腾飞。到1978年,中国GDP增长至1495亿美元,印度为1373亿美元,日本则飙升至9713亿美元,是中国的6倍有余。德国在1978年GDP也达到了6378亿美元,远超中国。这一时期,苏联GDP虽增长缓慢,但仍在万亿美元级别以上,持续保持对中国的巨大优势。
人均GDP:1978年,中国人均GDP仅为156美元,处于极低水平。苏联在70年代人均GDP达到了3000 - 4000美元左右,德国人均GDP远超中国,日本在70年代初人均GDP就突破3000美元,之后更是稳步增长,与中国的差距越拉越大。这一些数据直观地反映出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与德日苏的巨大鸿沟。
- 苏联:作为老牌工业强国,苏联建立起了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工业体系,尤其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领域实力丰沛雄厚。在航天领域,苏联率先发射人造卫星,在航空发动机、重型机械制造等方面技术先进,能够自主研发并生产各类先进武器装备,如米格系列战机、T系列坦克等。
- 德国:在机械制造、汽车、化工等领域拥有世界顶尖技术。德国的汽车工业以高品质、高性能著称,奔驰、宝马、大众等品牌畅销全球,其汽车制造工艺精湛,在发动机技术、汽车安全技术等方面处于领头羊。化工行业中,德国的巴斯夫等企业在全球化工领域占了重要份额,有着先进的化工合成技术和研发能力。
- 日本:在电子、汽车、钢铁等行业发展迅猛。60年代末,日本变成全球第二大钢铁出口国,钢铁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高。电子产业更是异军突起,索尼、松下等品牌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占了重要地位,在半导体技术、电子科技类产品制造工艺等方面不停地改进革新。而中国工业虽在改革开放前取得一定发展,建立了初步工业体系,但在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上与三国差距显著。许多关键技术依赖进口,工业生产效率较低,企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足。
- 苏联:尽管在农业发展上存在一些问题,但在农业机械化、化肥使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苏联拥有广阔的耕地,农业生产规模较大,并且在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方面投入较多,培育了许多优良农作物品种。
- 德国:农业现代化程度极高,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德国的农业生产效率高,农产品质量优良,在畜牧业、园艺业等方面技术先进,农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
- 日本: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研发和应用,在农业精细化种植、农业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日本的农产品以高品质著称,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实现了在有限土地上的高效产出。中国农业在改革开放前,生产条件较为艰苦,农田水利设施简陋,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主要是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生产,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国家的工业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集中力量建立了一批基础工业项目。然而,跟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逐渐显现。企业缺乏自主经营权,生产积极性不高,创新动力不足,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产品往往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经济发展活力不足。
苏联: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早期取得了巨大成功,快速实现了工业化。但后期高度集中的体制弊端日益严重,经济结构失衡,重工业过重,轻工业和农业发展滞后,企业缺乏竞争和创新意识,经济稳步的增长逐渐乏力。尽管如此,苏联在经济和工业基础上仍远超当时的中国。
德国和日本:两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不断的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强烈。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发展。这种经济模式使得德日在战后迅速崛起,经济发展水平远超于同时期的中国。
在70年代,激进运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冲击。据1977年12月在全国计划会议上的说法,“文革”十年在经济上仅国民收入就损失了人民币5000亿元,这一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80%。大量工厂停工停产,生产秩序混乱,设备闲置损坏,生产效率急剧下滑。许多企业处于半瘫痪状态,无法正常组织生产。农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农田荒废,粮食产量增长缓慢,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国民经济已濒临崩溃的边缘。而此时的德国、日本和苏联,虽然也面临各自的经济问题,但都远未达到中国这样严峻的程度。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经济规模、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还是经济发展模式和特定时期的经济情况来看,改革开放前中国与德国、日本、苏联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谓“毫不逊色”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正确认识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历史必然性。
有一种观点认为改革开放前中国创造了“中国速度”,与美国的差距从28倍猛减至5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诸多数据和真实的情况来看,改革开放前中美差距不仅没有大幅缩小,反而有持续拉大的趋势。
1952年,中国GDP仅为679亿元人民币,换算成美元约为239亿美元,而美国当年GDP高达3470亿美元,中美差距约14.5倍。到1978年,中国GDP为3645.2亿元人民币,约合1495亿美元,美国GDP则达到2.27万亿美元,此时中美差距扩大到约15.2倍。在这期间,虽然中国经济有一定发展,但美国经济的增长规模和速度远超中国,差距在不断拉大。
1950年,中国人均GDP仅为44美元,美国人均GDP已达1886美元,差距约43倍。到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156美元,美国人均GDP约10748美元,差距扩大到约69倍。这充分说明在改革开放前,中国与美国在人均经济水平上的差距持续增大,中国民众的生活水平与美国的差距也慢慢变得大。
从钢铁产量看,1950年美国钢铁产量8785万吨,中国仅61万吨,差距约144倍。到1978年,美国钢铁产量1.37亿吨,中国3178万吨,差距仍有4倍多,考虑到人口等因素,人均钢铁产量差距更为巨大。在汽车生产方面,1950年美国汽车产量800多万辆,中国几乎能忽略不计;1978年美国汽车产量约1290万辆,中国仅14.9万辆,差距悬殊。
美国在二战后就开始了以电子技术、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计算机、半导体等领域取得了众多领先成果。1946年美国就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而中国在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基础薄弱,有关技术几乎空白。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已经实现了阿波罗登月,在航天技术上取得巨大成就,中国虽有一定的科学技术进步,但与美国在高端科技领域的差距不断拉大。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前,中国与美国在经济、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差距是持续拉大的,所谓“从28倍猛减至5倍”的说法与事实严重不符。但这并不否定改革开放前中国在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只是说明当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和挑战,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改革开放才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缩小与世界差距的必然选择。
在探讨中国发展历史时,改革开放前的那段岁月是无法绕过的重要阶段。尽管面临诸多挑战,这段时期依然取得了一些显著成就,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然而,对于这一基础的作用,有必要进行更为客观和全面的审视。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长期遭受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和经济被外国势力肆意操控。新中国成立后,彻底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从此,中国可以独立自主地制定国家政策,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不再受外国的直接政治干预。这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最基本的前提,也为后续的经济建设、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这一成果是全体中国人民在中国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的,意义深远。
在旧中国,妇女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在社会、家庭中处于从属地位,基本权利难以得到保障。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婚姻法》的颁布,从法律层面保障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平等地位。妇女开始广泛参与社会生产、政治生活等所有的领域,“妇女能顶半边天”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工厂、农村、学校等场所,都能看到妇女积极工作、学习的身影。这不仅解放了妇女的生产力,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是中国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重要标志。
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通过实施“一五”计划等,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钢铁、煤炭、机械制造到汽车、飞机等领域,都取得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例如,156项重点工程成为新中国工业建设的基石,为后续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毋庸置疑,由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技术、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工业生产效率并不高。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和竞争意识,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等问题,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制约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前,中国在卫生领域取得了一定进步。通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基本医疗知识,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广大民众的健康水平得到提升,人均预期寿命明显提高。天花、霍乱等烈性传染病得到一定效果控制,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在一些范围内保障了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然而,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资源的有限性,从整体人口寿命增长幅度来看,与改革开放之后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大量资金投入到医疗卫生领域,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不断引进,医疗卫生服务更完善,人均预期寿命实现了更为快速的增长。
必须承认,改革开放前的这些成就离不开全国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广大人民群众怀着对国家建设的热情,在艰苦的条件下默默奉献。但也要看到,这一时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存在牺牲农村利益以支持工业发展的情况,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方式,将农业创造的部分价值转移到工业领域,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农村自身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需要强调的是,咱们不可以简单地认定改革开放前的发展成果就是改革开放以后获得巨大成就的必然基础。
如果当时的经济政策没有调整,政治体制没有变革,按照原有的发展的新趋势,即便再过30年、60年甚至90年,也很难成为经济腾飞的基础。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缺乏灵活性,企业活力不足,市场的调节作用被严重抑制。政治上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限制了思想的解放和创新的活力。
只有改革开放,打破了原有的体制机制束缚,引入市场经济,激发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才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前的成就只是提供了一个起点,而改革开放才是开启中国快速地发展大门的关键钥匙。
马斯克痛批白宫贸易顾问:真是个白痴,此前贸易顾问称马斯克“就是个卖车的”
马斯克痛批白宫贸易顾问:真是个白痴,此前贸易顾问称马斯克“就是个卖车的”。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记者阚静文)“住手!”“抗争”“我们不想要这样的美国!”,超1000场,逾50万人参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签署最新的“对等关税”行政令,加之美国政府此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引发美国国内及欧洲强烈抗议。连日来,多地民众走上街头,用行动表达不满与愤怒。
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总裁方大为6日在接受央视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政府新关税政策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不仅会使美国经济面临更加大的风险,引发的经济衰退更是对全球贸易体系的破坏。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总裁 方大为:我认为影响将是毁灭性的。
记者观察|美国各界人士:特朗普关税措施或致200万美国人失业 更扰乱全球贸易
美国总统特朗普本月2日在白宫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10%的关税已于5日生效,而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的更高关税将于9日生效。
浏阳烟花出口商回应美国“对等关税”:浏阳烟花无可替代 美国生产不了,涨价也是涨美国人的 没利润坚决不卖
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不愿打贸易战,但中国政府也绝不会坐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益被损害和剥夺,如果美方执意进一步升级经贸限制措施,中方有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手段,必将坚决反制,并奉陪到底。
分析师:美国产iPhone售价将飙升至25700元,苹果市值蒸发近7750亿美元#美国产iPhone售价将飙升至25700元 #苹果市值4天蒸发5万亿元
昨夜今晨丨5死8伤!警方深夜通报丨两任院长,同日被查丨10秒即可感染,中疾控紧急提醒
记者从泸州市公安局江阳区分局获悉,4月8日6时55分许,泸州市江阳区X006K10+720米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事故造成房子受损并部分垮塌,包括驾驶员许某在内5人死亡,8人受伤。
风和日丽,春光正好!清明假期去哪玩?羊城晚报记者从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了解到,广东这些景区推出特色活动和优惠福利。叫上你的春游搭子,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江西上饶市广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4月9日发布情况通报称,经调查,4月6日上午9时许,群众应某及其妻子因消费纠纷至该局投诉。
美国一意孤行滥施关税引发广泛反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主播法里德·扎卡里亚在一段节目中批评美国政府当前的关税政策,他直言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太过离谱”,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最终只会导致其他几个国家放弃与美国开展贸易。